雙壁波紋管改造云蒙湖是全市最大飲用水水源地,去年年底,云蒙湖生態區管委會計劃進一步加強對水源地的保護工作。“最初的打算是采取傳統保護的方式,建1米多高的鐵質防護隔離網,把雙壁波紋管圍起來,將人和生活垃圾攔擋在雙壁波紋管外面。”管委會黨委書記馬嘉群認為,“雖然這樣做省心省力省錢,但生態保護的效果并不好,特別是隔離網把周邊群眾與這片世代相處的水域隔開了,就好像是隔斷了民心。經過反復研究,我們決定采取建設環湖隔離防護堤壩的方式。這樣做的好處,一是能有效凈化水質,構建起大的生態環境;二是能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致富;三是便于庫區管理,把好水質安全關。”
站在9米寬的隔離防護堤壩上,記者看到,堤頂內側栽植了花椒及木本海棠,路肩栽植了垂柳、櫻花、百日紅等,株間距內種有連翹、荷蘭菊、王子錦等綠化苗木。遠處高聳的青山、波光粼粼的湖面與堤壩上的花草樹木、堤壩后方的桃園相得益彰,構成了立體式、層次感鮮明的生態環湖觀光帶、綠色生態隔離網。
“云蒙湖環湖隔離防護堤壩工程于2012年11月開工,目前已修建10公里。防護隔離堤上栽植不同季節的樹木花卉30余萬株,迎水坡174米以下栽植水生植物護坡、174米以上及背水坡用草皮護坡。”云蒙湖生態區管委會黨委副書記孟慶林介紹。
在修建環湖隔離防護堤壩工程過程中,云蒙湖生態區管委會在適宜地區建設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實現生態保護、污染治理和群眾受益的統一。
在緊靠云蒙湖的熊家萬村,記者看到,環湖隔離防護堤壩外側有大小不一的16個魚塘、8個汪塘,汪塘里面栽植了大量的菖蒲、荷花、蘆葦等水生植物。村黨支部書記王名軍介紹,以前,村民的生活污水等都通過自然徑流排出,有些會流到云蒙湖中。今年春天,在環湖隔離防護堤壩外側,建設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工程,村民的生活污水經過沉淀池沉淀后,再到栽植水生植物的汪塘里凈化,之后再到魚塘凈化。“可別小看了這些汪塘和魚塘,它們不僅凈化了污水,同時,俺們村民還可以通過在里面種蓮藕、養魚增加收入。養1畝魚塘花鰱或白鰱的年收入,相當于種6畝花生的效益。
相關雙壁波紋管資訊:
相關雙壁波紋管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