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污染場地管理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對綠地資源的持續消耗,如何經濟高效地治理和可持續開發利用工業污染場址,成為“建設美麗中國”“推進新型城鎮化”重要議題。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李發生說:“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中國污染場地環境管理的步伐才剛剛開始,吸收和引進國外經驗對于提高中國污染場地環境管理水平尤為重要。”
在明確了“十二五”期間污染場地管理工作思路后,趙華林介紹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要重點突出關停、搬遷工業企業原有場地作為城區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的污染防治工作;鼓勵地方和行業先試先行,為國家制定相關法規政策積累實踐經驗;建立環保、國土、建設等部門聯合監管機制。近期將組織開展污染場地排查,進行污染場地環境風險評估,建立被污染場地數據庫和環境管理信息系統,與建設、城鄉規劃等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hdpe雙壁波紋管切實防范場地污染,加強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風險評估和污染防治措施驗收工作;完善政策法規,明確污染場地治理修復責任,建立污染場地治理修復制度、標準及規范體系,探索資金機制;加強技術研發和示范工程建設。
當地污染場地管理的牽頭部門,聯合國土、規劃等部門,建立了聯合監管機制。一方面,在環保部門內部明確把污染場地環境管理作為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前置條件。另一方面,將環保部門出具的“搬遷企業原址環境風險評估的結論意見”和“污染場地治理修復竣工驗收意見”,作為國土、規劃等部門開展搬遷企業原址場地用地性質轉變和土地開發、流轉等工作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