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經濟網訊】 啟用“雙水源”打造“雙保險”,去年年底完工、今年6月通水試驗、汛后正式通水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為我省沿線的11個省轄市市區、34個縣(市),再添一條“飲水保障線”。
安陽市殷都區西郊鄉南流寺村附近的南水北調干渠內,積有淺淺雨水。
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已完工,配套暗線取水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從干渠取水口,通往水廠的管道,全部是暗埋的管道。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今年通水后,可助解安陽、新鄉、鶴壁的缺水問題三地暗線取水工程尚在緊張施工,未來“雙水源”確保飲水安全
對安陽、鶴壁、新鄉三座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來說,南水北調的一渠清水通暢,意味著3地將各添一座中到大型水庫而得以潤澤。連日來,記者走訪豫北三城,實地打探“南水”流入千家萬戶的百轉千回。
[施工現場]
鋪設地下暗線欲將“南水”引入尋常百姓家
配套的暗線取水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中
從去年年底起,大河報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貫通一事持續關注,記者獲悉:通水之后,我省受水量將占總供水量的四成,中線工程將為我省11個省轄市市區、34個縣(市)的83座水廠調配生活和工業用水。在我省受水城鎮中,分水最多的是鄭州市,南陽、新鄉、安陽等市緊隨其后。
今年10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內,一渠清水將一路北上,滋潤沿線各地。甘甜南水怎樣流進百姓家中?從總干渠分水口到各水廠的配套工程,將擔起重任。
4月13日,在位于安陽市殷都區西郊鄉南流寺村的南水北調39號分水口配套工程建設工地上,大河報記者看到,穿經此處的干渠內,積有淺淺雨水。渠堤之上,工程機械正開足馬力,而工程人員也在冒雨加緊施工。
安陽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鄭國宏指著分水口的閘門告訴記者,管線從此一路鋪設到水廠,全程暗線,以保障來水不受污染。
緊張的施工場面,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沿線受水城市皆可見到。據介紹,去年年底中線工程基本貫通后,各地重點就轉向了配套與附屬工程的建設。我省要鋪設全長約1000公里的配套工程,截至今年一季度,已經完成了95%。其中,鶴壁市的配套工程進展最快,目前超過99%。
“我們的目標是同步建成、同步通水,就是說,通往各水廠的管線也將在今年6月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總干渠一起迎來通水試驗。”新鄉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胡建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