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筆者乘坐大巴前往凈水廠。在這里,筆者了解了制水工藝流程以及凈水過程。
淡水資源緊缺
今年,我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為“節約水資源,保障水安全”。一路上,筆者就如何節水、保水提出了許多建議與方法,比如洗手、洗澡水可以用來拖地、沖馬桶,不向河海里亂扔垃圾、雜物等。在凈水廠,廠長朋友來告訴大家,我市雖然河流眾多水源豐富,但人均擁有量僅為580噸,遠低于聯合國生存警戒線1000噸,仍屬于缺水型城市。聽到這里,筆者更加堅定了節水、惜水決心。
來到凈水廠,在幾位工程師的引導下,筆者依次參觀了制水、凈水的各個環節。
一走進中心控制室,大家就被占據了整面墻壁的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吸引住了,好奇地想一探究竟。通過專業人員的介紹,原來這里的兩臺計算機和一幅工藝模擬屏和閉路電視監控系統,就實現了對水廠運行全程的監測、控制和調度管理。比如,在水里加礬、加氯、濾池反沖洗等都采用自動化控制。
接著,大家來到了反應沉淀池。在沉淀池前段,大家看到水是黃綠的顏色,越往前走,水變得越來越清澈。這是發生了什么神奇的反應呢?工作人員告訴大家,從蒙陰岸堤水庫流過來的原水,首先要進入反應沉淀池,這時水中膠體粒子以及微小懸浮物同聚合氯化鋁產生絮凝反應。之后,進入平流沉淀池,將水中懸浮顆粒依靠重力作用從水中分離出來,沉淀到底部,所以水變清了。
過濾是保證飲用水衛生安全的重要一環。步入V型濾池,一個個濾池呈現在眼前,據了解,在這里通過石英砂的過濾可以使水的濁度進一步降低,而且水中有機物、細菌、病毒等都會隨水的濁度降低而被部分去除,濾后水再投加二氧化氯后進入清水池。
張廠長說,水廠配備了先進的檢測設備,對各凈水工藝的水質每兩個小時取樣檢測濁度和余二氧化氯,對原水和出廠水每天進行一次九個項目的簡分析,以保證監測標準全面達標,全力保障市民飲水安全、放心。
所以筆者認為即使現在我們還感覺不到吃水的壓力但也要做到居安思危,提前做好水荒防范,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